网站首页 > 走进阜阳 > 图说阜阳

阜南嗨子戏

浏览次数:27585 信息来源:阜阳发布 发布时间:2021-07-19 08:24 字体大小:

640.webp.jpg


嗨子戏以其起腔多用"嗨"字而得名,大概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,主要活跃在淮河中上游一带。在嗨子戏形成初期,艺人采取"围鼓坐唱"形式,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"花腔小调"。表演简单朴实。解放后,嗨子戏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。1958年阜南嗨剧团成立,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年平均演出280余场。1978-1981年,年演出场次高达300余场,极大的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。


640.webp (1).jpg


嗨子戏又称咳子戏、嘿子戏、哈子戏,因其唱段开头用"咳"或"哎嘛"起腔,唱句间也用"咳"作虚词甩腔而得名。同时,因其道具、服装比较简单,一副花筐即可装完全部行头,走村串巷,画地为"台"即可开锣演唱,因而又称为花篮戏、地扑笼子、灯扭子戏、地出溜子、山歌班子等,息县等地还有称"娘当妖"的,流行于潢、商、固、息、淮各县和安徽的阜阳、六安一带。

近年来,阜南嗨子戏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,并于2011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阜南嗨子戏作为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着生动精致的脸谱、委婉优美的唱腔、温馨感人的剧情,如今,“嗨子戏”在阜南迅速传唱着,在农村、在社区、在田间、在地头,人们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嗨出了心中的喜悦,嗨出了浓浓的干群鱼水情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